儿童项目之文峰在行动——走进贵州(二)
▌文峰基金会 /文
离开惠水县之后,项目组又前往了新的地点进行调研。
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独山县
独山县益加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的负责人韦腾境早早来到了园区门口迎接我们,带领我们来到了机构所在的办公室。
办公室不大,墙上贴满了机构获得的各种荣誉,屋子的一角堆放着各种开展活动的物资,桌子上摆放着一摞厚厚的活动总结报告,处处向我们无声地展示着这里忙碌而充实的工作。
在与腾境的交谈中,他详细地向我们介绍了机构走访资助贫困家庭的经历和组织过的搬迁社区留守儿童开展摄影活动、安全教育等服务。说到兴起,腾境向我们展示了每月的活动总结报告。报告中的每一张照片都生动形象地记录着每一次走访的家庭、每一张儿童的笑脸。
我们感叹腾境对工作的热爱与热情,同时也看到了他的无奈。
腾境向我们坦言,机构现在所承接的项目资金在逐年缩减,这对机构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压力。机构所在的独山县是一个经济并不发达的小县城,当地的企业不多,因此能够流向机构的公益善款总体体量不大。并且随着近年来受到疫情影响,当地企业可以提供的爱心资助也越来越少,导致机构确实面临着真实存在的资金困境。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榕江县
榕江县的建筑极具民族特色。来自榕江县欣榕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的叶占益告诉我们,这里是侗族、苗族、水族等少数民族主要聚居的地方。
我们走访的第一个社区是位于县城中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社区。榕江县属于相对贫困的县城,青年基本上都会选择外出务工,留下来的都是老人与儿童。但由于老人无法为儿童辅导功课,并且在体力和精力上都无法为儿童提供他们所需要的充足的陪伴,因此社区儿童最喜欢在每天放学后和假期来到儿童之家参与各种活动和课业辅导。
通过占益我们了解到,虽然县城中的社区有着较为完善的服务设施,但在距离县城不到一小时车程的忠诚镇却缺少工作人员,难以提供专业的社区服务。
为了深入了解周边乡镇的真实情况,我们从县城出发前往忠诚镇。果然如占益所说,在忠诚镇中我们沿途所遇到的以老年人居多,只有镇中心的一所学校显得稍微热闹一些,时不时传来孩子们读书和嬉闹的声音。
距离学校不远处的儿童图书馆大门紧闭,目前处于无人运营的状态。当地社区的负责人告诉我们,因为没有专业能力,也没有资金聘请专业人员,所以大家对此都是有心无力。
从村寨走进城市读书工作,又从城市回归家乡的县城,占益深知乡村儿童与城市儿童在教育与其他发展资源上面临的差距。站在无人运营的儿童图书馆前,占益表示希望能将服务由县城送到更远的更远的忠诚镇,为生活在这里的儿童提供更多服务。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凯里市
不同于此行走访的其他还处于初创阶段的县域机构,位于凯里市的彩虹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早已凭借着其在儿童保护领域打造的“社会组织与民政系统共同开展儿童保护工作模式”有了较高的知名度,并且凭借着多年的经验和专业的技巧,在服务儿童方面已经探索出一条相对成熟的路径。
一进门,副总干事郑凯峰就热情地向我们讲起了彩虹的发展史,其中包含很多优秀的过往案例。
之后,总干事周宇虹又向项目组详细地讲解彩虹目前开展儿童服务的模式:通过在社区内开展儿童服务从而深入社区内部连结社区的儿童与居民,提高社区整体的儿童保护意识,并且将彩虹的活动中心打造成一个儿童可以感到安全自由的空间,当儿童感到危险或需要帮助和服务时,成为孩子们可以求助的安全小屋……
运营一家具有一定规模的非盈利社会组织并非一件易事,资金流的断裂和人员的流失是许多组织无法回避的话题,彩虹也不能例外。最困难的时候两位创始人贷款举债为员工发工资,但凭借着心中对公益事业的一股热情,核心团队在互相扶持中继续前进。
那些困难与艰辛,已经化做言谈间云淡风轻的过往,因为困难总是短暂的,但理想是长远而坚定的。
遵义市湄潭县
才进入湄潭县,满眼便是干净美丽的街景。在湄潭,一切都像是电影中理想的安逸县城的模样。
湄潭产茶,湄潭志愿者协会的工作人员主要为刚刚毕业的大学生,年纪不大,但每一个人谈起茶来都是头头是道。他们是湄潭喝茶长大的孩子,成长的过程中见证了湄潭的变化,也正是如此,他们在毕业后选择留在家乡。
与我们对接的薛道河告诉我们,他在贵阳读大学期间接触了许多公益项目,也亲身参与过一些基金会组织的儿童家庭走访服务。大学期间的公益经验让他在毕业之际开始重新考虑自己未来发展的方向,最终选择将自己大学期间的公益经验与资源带回家乡。
机构的每一个人都有着一颗热情的心,他们带领项目组走访社区中的四点半课堂和儿童图书馆,毫无保留地展示工作中的成就与困境。
湄潭所面临的问题与我们走访的其他县域相同:现有人员专业能力不足,内外部资源短缺,从而导致许多硬件设施无法得到充分的利用。尽管志愿者协会已经着手培养在地的专业社工,但一切从零开始,仍是长路漫漫,但好在他们已经启程出发……
基金会项目组历时13天,走访贵州省内1个地级市,8个县及其下属村镇,走进了最偏远的大山深处也走进了一个个鲜活的社区,遇见了一群来自不同民族、不同社会背景却都带着对儿童的关爱而走到一起的年轻伙伴。
未来,基金会将选取3-5个合作机构作为项目第一批试点成员,共同携手走进留守儿童与困境儿童的生活之中,逐步填充现有的服务空白地带,为孩子们打造一个自由、平等、安全和温暖的友好空间。